電氣設備缺陷管理制度
保證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(tài)是確保安全運行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之一。為了全面掌握設備的健康狀況,應在發(fā)現設備缺陷時,盡快加以消除,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。同時,也是為安排設備的檢修及試驗等工作計劃提供依據,必須認真執(zhí)行以下電氣設備缺陷管理制度。
(1)凡是已投入運行或備用的各個電壓等級的電氣設備,包括電氣一次回路及二次回路設備、防雷裝置、通信設備、配電裝置構架及房屋建筑,均屬設備缺陷管理范圍。
(2)按對供、用電安全的威脅程度,缺陷可分為i、ii、iii三類:類缺陷是緊急缺陷,它是指可能發(fā)生人身傷亡、大面積停電、主設備損壞或造成有政治影響的停電事故者,這種缺陷性質嚴重、情況危急,必須立即處理;ii類缺陷是重大缺陷,它是指設備尚可繼續(xù)運行,但情況嚴重,已影響設備出力,不能滿足系統正常運行之需要,或短期內會發(fā)生事故,威脅安全運行者;iii類缺陷為一般缺陷,它性質一般、情況輕微,暫時不危及安全運行,可列入計劃進行處理者。 發(fā)現缺陷后,應認真分析產生缺陷的原因,并根據其性質和情況予以處理。發(fā)現緊急缺陷后,應立即設法停電進行處理。同時,要向本單位電氣負責人和供電局調度匯報。發(fā)現重大缺陷后,應向電氣負責人匯報,盡可能及時處理;如不能立即處理,務必在一星期內安排計劃進行處理。發(fā)現一般缺陷后,不論其是否影響安全,均應積極處理。對存在困難無法自行處理的缺陷,應向電氣負責人匯報,將其納入計劃檢修中予以消除。任何缺陷發(fā)現和消除后都應及時、正確地記入缺陷記錄簿中。缺陷記錄的主要內容應包括:設備名稱和編號、缺陷主要情況、缺陷分類歸屬、發(fā)現者姓名和日期、處理方案、處理結果、處理者姓名和日期等。電氣負責人應定期(每季度或半年)召集有關人員開會,對設備缺陷產生的原因、發(fā)展的規(guī)律、最佳處理方法及預防措施等進行分析和研究,以不斷提高運行管理水平。